— 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沙特成为在我国投资最多的外资国家
2024-09-19 17:04:00

 

SAUDI & CHINA

INVESTMENT

谁是近两年投资中国最多的企业?沙特阿美必然是其中之一。这家全球最赚钱和最大的油气巨无霸,过去一年在中国疯狂“撒钱”。公司下游业务总裁穆罕默德·卡塔尼此前表示,沙特阿美在2023年与中国合作伙伴签署了价值高达8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。

6月的倒数第三天,又一笔沙特资金流入中国。

 

去年3月订立意向书后,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(下称“沙特阿美”)签署最终协议,收购吉利系企业与法国雷诺汽车的合资公司 HORSE Powertrain Limited  10%的股份,总金额为7.4亿欧元。

 

算上这笔,今年上半年签署意向书及最终完成的沙特对华投资已达5项——来自中东地区最大经济体的资金,正在更频繁地流向中国。除了阿联酋、卡塔尔等老面孔,沙特成为中国企业的又一大金主。

 

敏锐的投资者、企业家在更早之前就捕捉到了这一信号。从2022年开始数千家中国投资机构与企业访问沙特,到去年10月那场火爆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(FII),都展示着创投圈对沙特汹涌的热情与幻想。在国内一级市场陷入寒冬之时,手握巨资的中东财团,成为许多企业努力争抢的金饭碗。

 

而围绕这个五个时区之外的海湾国家,仍有许多疑问:曾经封闭的伊斯兰国家,为什么想要投资中国?资金来源于哪,又流向了哪些公司与投资机构?抱着野心而来的中国淘金者,成功率能有多大?

 

沙特的投资网络并不复杂。事实上,投资中国的主体主要是两个,沙特主权财富基金(Public Investment Fund,下称“PIF”),和沙特阿美。

 

它们都是沙特的国有资本。前者为沙特政府拥有的投资基金,管理着9250亿美元的总资产,位列世界主权财富基金排名第9位。后者是全球最大的油气公司,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陆上油田和最大的海上油田。二者的联系也极为紧密,沙特阿美既是 PIF 的投资对象,也是 PIF 的资金来源。

 

相比海湾地区其他国家在更早之前就开始投资中国,沙特资本是一笔新钱——它的对外开放,不过8年。直到2016年,时任副王储的穆罕默德·本·萨勒曼(下称 “小萨勒曼”)发布《愿景2030(Vision 2030)》后,PIF 才开启频繁的对外投资。同年9月,PIF 宣布向孙正义的软银愿景一期基金(Vision Fund)注资450亿美元。

 

这是一笔极为阔绰的投资。小萨勒曼带队500人,乘坐了13架公务机抵达东京,与孙正义的会谈只持续了45分钟,就做出了投资决定,平均每分钟10亿美元。这不仅使 PIF 成为愿景基金最大的出资方,也让孙正义成为全球规模最大、1000亿美元基金的管理者。

 

PIF 董事总经理鲁马扬将双方的合作形容为一场“关于愿景的结盟”——孙正义为愿景基金规划的投资方向,与 PIF 在2016年定下的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和生命科技四个方向“完全吻合”,他们都想要投资全球科技领域的独角兽。愿景基金的官网上也这样写着:“Shared Vision, Amplified Ambition”(共享愿景、放大野心)。

 

随后,PIF 借助愿景一期基金,间接投资了中美多个科技公司,有前几日市值第一的英伟达,也有饿了么、字节跳动、滴滴等中国互联网公司。

 

PIF 开始以更为丰富的渠道和方式购入中国资产,投资领域也比最初的4个方向更为广泛。

 

2019年起,PIF 先后与国内投资公司、科技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3支投资基金或投资机构,分别是与中国投资公司 CIC 设立的20亿美元中国沙特产业投资基金(CSIIF)、与阿里巴巴设立的合资投资机构易达资本,以及与深圳市福田区合作成立的蓝海太库(深圳)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。

披露过投资项目或意向的 CSIIF 与易达资本,都不局限于只投资中国或沙特的企业,而是把双方共赢摆在首位。

 

以易达资本为例,一期基金共投出18个项目,帮助极兔、华盛证券等中国公司落地沙特,也在当地设立新的合资公司——2022年,沙特电信公司、易达资本、阿里云以及 PIF 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云计算公司。

 

2023年,易达资本还宣布其10亿美元规模的二期基金,获得了 PIF 旗下基金 Jada 的投资。

 

PIF 也在通过旗下子公司,直接对技术制造、文化娱乐、AI 等行业进行本土及境外投资。目前,PIF 共设立94家投资组合公司,覆盖13个行业。

 

最新一笔是在今年5月,PIF 全资子公司 Alat 与联想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前者将为联想提供20亿美元无息可换股债券投资(可换股债券指投资者可将债券转换成公司股票),而联想则需要在沙特首都利雅得,新建中东和非洲市场地区总部,并在沙特新建个人电脑与服务器制造基地。

 

此外,PIF 是沙特 NEOM 项目及旗下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。

 

01

 

 

· 双向奔赴 ·

“中国是沙特阿美在下游业务和石油化工领域取得长期成功的基石。”穆罕默德·卡塔尼毫不掩饰中国对沙特阿美的重要性。

 

沙特石油巨头投资中国炼化企业之间,无疑是一场互补的“双向奔赴”。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,中国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,2023年进口原油5.6亿吨,同比增长11%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是全球商品的供应者,这些原油的制成品不仅在供应中国市场,也在卖向全球市场。

作为世界石油大国,沙特自然不会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。多年来,沙特和俄罗斯激烈角逐中国市场,2019-2022年,沙特连续四年超过俄罗斯,成为我国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。2023年,俄罗斯再次反超沙特。

 

对于沙特来说,中国不仅购买了最多的石油,还向该国出口了生产生活所急需的机电、汽车、轮船、服饰等商品,同时贡献200多亿美金(2023年)的顺差。说中国是沙特首要的战略贸易合作伙伴毫不为过。

 

投资下游炼化厂,进行股权层面的深度绑定,其一大诉求就是为了销售原油。目前接受沙特投资的中国企业,均为非三桶油的国企或大型民企。由于政策限制,这些企业没有上游油气资源开采的话语权,获得沙特资本入股,能够解除资源供应的后顾之忧。

 

比如,在已经落地的荣盛石化10%股权收购案中,双方就确定沙特阿美每天为浙石化供应48万桶石油,相当于浙石化每天炼化产能的60%,该合作绑定20年,此后每5年续签协议。

 

浙石化拥有年加工4000万吨石油的能力,这一规模位居世界第五。荣盛石化持有其51%的股权,是其背后最大话事人。2022年,浙石化还向沙特阿美购买了603亿元的原油等原材料,预计未来合作金额高达千亿元。

 

这样的模式也同样复制在和东方盛虹、恒力石化、裕龙石化的合作项目中。去年9月27日,东方盛虹公告称,沙特阿美有意收购子公司盛虹石化10%的股权,双方计划在原油等原料的长期采购和供应、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;

除了石油化工项目之外,沙特阿美也在通过不同方式投资其他领域。

 

一种方式是沙特阿美及其子公司直接投资,包括入股吉利汽车与雷诺的合资公司,计划与华人运通成立合资企业,在北京新建非金属材料创新中心,与宝钢股份共同投资设立钢板制造厂。

 

另一种则是通过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,对初创公司、新技术进行投资。

 

沙特阿美风险投资公司管理着三支基金,其中 Prosperity7 基金对中国投资最多,在北京和上海都设有办事处。

 

Prosperity7 的名字来源于沙特阿拉伯第一口打出石油的油井,也是沙特阿拉伯钻探的第7口油井,被称为“繁荣之井”。今年1月 ,沙特阿美给旗下风险投资公司增拨40亿美元,使该公司的资金规模从30亿美元增加至70亿美元,Prosperity7 的规模也从10亿美元增至30亿美元。

 

从2020年至今,Prosperity7 已投资了包括聚禾生物、宏景智驾、傅利叶智能科技在内的15家中国公司,涉及领域包括医疗健康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、金融支付等。

 

今年5月,Prosperity7 还参与到对智谱AI的新一轮投资,该轮投资金额约为4亿美元。这意味着,沙特也加入到中国当下最为火热的大模型战争之中了。

 

 

02

 

 

· 价值延伸 ·

自2019年底上市起,沙特就开始打破自身在石油领域相对封闭藩篱和神秘面纱。

 

根据公司官网显示,项目总投资837亿元,将建设一个1500万吨/年炼油、165万吨/年乙烯、200万吨/年PX(对二甲苯)等32套生产装置,投产后,预计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。这是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重点工程。

 

 

在此之前,沙特阿美在中国投资的炼化项目仅有福建联合石化一个孤例。其由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、沙特阿美与埃克森美孚以50%:25%:25%的股比成立。

 

进入2023年,沙特阿美开始深入石油下游,这对改变中沙经济贸易关系具有标志性意义。此前,两国石油外贸基本是“一手交钱,一手交货”的买卖,简单直接。

 

随着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,双方对这种单一的经贸往来都不会满意。而共同投资,深度参与对方的核心资产和生产运营,特别是延伸产业链,扩大中下游业务版图,成为双方深度合作的不二选择。

 

炼油是整个石化产业的基础,下游产品链接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产业,也包括光伏、芯片、医疗等高技术产业,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根基。

此外,中东最大的石化公司沙特基础工业(Sabic)已完成对中国合资企业448亿元(64 亿美元)的投资,项目建成后,乙烯年产能可达180万吨,每年可实现营收约300亿元。拥有这些来自沙特的大力支持,我国化工产品未来将实现从进口替代走向高端替代的转变。

 

03

 

 

· 策略趋同 ·

事实上,如果去看沙特的对外投资版图,美国才是沙特投资的最大头。但沙特也迫切需要中国的助力。

 

在新能源、5G、云计算等沙特所看重的科技与制造领域,中国具备足够的产业优势。生产光伏电池的上游原料多晶硅,中国的产能在2023年底达到210万吨,占全球产能的93%。光伏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里,中国企业占七家。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占全球六成以上。

专注于自动化的中东科技公司 btr.tech 创始人艾杜纳卜表示,自己在向其他国家的公司提出希望在六个月内完成计划部署时,被对方告知不可能,但在合作的中国企业那,成为了可能。“我不知道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什么时候睡觉,因为他们总是在工作。”中国的投资机构与企业,同样也需要沙特的资金与市场。

 

相比之下,沙特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前景显得十分广阔。2022年12月,中国和沙特成为 “全面战略合作伙伴”,共同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沙特“2030愿景”合作。今年,中国更是牵线沙特和伊朗完成“世纪大和解”,双方一夜之间成了“亲密好友”,中沙关系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同时快速升温,涌现出许多新机会。

 

沙特的大门向中国企业敞开,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-阿齐兹·本·萨勒曼还在中阿企业家大会上表示,沙特希望与所有人展开合作,”沙特不必参与零和游戏。我们相信,全球机遇如此之多”。